高級顧問專欄

咨詢熱線:010-80944089
投訴建議:010-80944089
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編:10002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慈云寺北里118號樓8層801等【17】套內15層1501內1504
-
新聞專欄
首頁 >> 高級顧問專欄 >> 新聞專欄 >> 內容 -
魏紀中:時勢造就了“名古屋決議”
2014年10月20日12:01 中國體育報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那段歷史,將近耄耋之年的魏紀中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人之一。時光荏苒,時任國家體委國際聯絡司副處長的魏紀中,再一次向我們講述了那段歷史——
背景: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在日本的名古屋舉行了國際奧委會執委會,通過了恢復中國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決議,即“名古屋決議”。
受訪人:魏紀中(中國奧運元老)
記者:當時的政治背景是什么樣的?
魏紀中:在1974年鄧小平就意識到,中國不能再走兩大陣營的道路,國際上是這樣,體育上更是這樣。當時中國抵制國際奧委會,要自己舉辦新興力量運動會。但是這兩條道路中國都已經走到頭了,所以在政治上就有與美國的乒乓外交。體育上鄧小平提出要恢復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不搞新興力量運動會。當時的我們已經具備前提條件,就是之前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我們就要在世界上斗爭,爭取我們的地位,取得我們的發言權。這表現在體育上就是鄧小平提出的摒棄“另起爐灶”的思想,于是發動了中國恢復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運動。
記者:恢復中國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斗爭對海峽兩岸關系產生了什么影響?
魏紀中:國際奧委會歡迎大陸加入,但是同時也同意臺灣留在國際奧委會。這就引發了文化大革命后一個新的思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為什么要中國人跟中國人“打”,讓外國人看熱鬧,為什么都去求外國人。因此就提出了“和平統一”的思想,不再是堅決解放臺灣,這就表現在1979年葉劍英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這是一個思路的轉變。
記者:這種思路在恢復中國合法席位的過程中是如何體現的?
魏紀中:我想當時鄧小平就大膽地想到了“一國兩制”,怎樣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和平統一,保證臺灣人民的福祉。因此這樣一個新的思路,反映在我國和國際奧委會的關系中,就是“我進臺不出”,而不是“我進臺出”。因為體育不完全是政治,與政治有別,體育是民間的活動。因此在體育上可能有“實驗”的余地。這是一個實驗。
記者:如何在堅持“一國兩制”的前提下留下臺灣?
魏紀中:這就糾結在臺灣留在國際奧委會后的名稱、旗和歌,也就是說如何反映“一國兩會(奧運會)”。后面的工作就是解決這樣具體的問題,因為大的思路都已經定下來了,當時國際奧委會與大陸的一致性要高于與臺灣的一致性,大陸已經讓步讓臺灣留下,這就讓國際奧委會很滿意。
記者:臺灣當時為什么能夠接受?
魏紀中:這也是大勢所趨。他們不愿意喪失這么大的一個國際空間,同時也是從廣大運動員的利益出發,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
記者:薩馬蘭奇先生當時的態度是怎么樣的?
魏紀中:薩馬蘭奇先生一直都對當時的國家體委表示支持和理解,他對這個問題始終認識得很清楚。他是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他說國際奧委會怎么能離開中國這么大一個國家。
記者:這為今后的海峽兩岸關系帶來了什么影響?
魏紀中:體育開了這個頭,于是其他的非政府性的組織都用所謂的“奧運模式”來解決大陸和臺灣在同一個組織中的問題,為今后兩岸關系的發展鋪路。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在“奧運模式”的基礎上,臺灣以中華臺北的名義代表臺灣參加在大陸舉行的國際比賽,以及以后我們以中國的名義,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和國歌,到臺灣參加國際活動。這就又前進了一步。最大的收獲就是臺灣承認一個中國。
記者:您當時也在我們恢復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斗爭中做了很多努力。
魏紀中:我們當時也沒有那樣的自覺性,只是在大方向確定的前提下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朝一個既定的方向邁進,一個一個解決具體的問題,為過河搭橋。歷史就是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名古屋決議的出現是有必然性的,是歷史潮流的發展。盡管有很多的曲折,但是也是不可多得的。沒有名古屋決議,也會有別的東西出現。是決議適應了當時的環境,也可以說是時勢造決議。從今天對歷史回顧當年的歷史,要能夠溫故而知新。當時我們做不到一步到位,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歷史告訴我們,只要這一步邁出了,那就是加速度。
名古屋決議是個好決議
(1979年10月29日《體育報》頭條)
新華社北京十月二十六日電 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發言人今天就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二十五日在日本名古屋一致通過決議,恢復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對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指出,名古屋會議的決議是一個好決議,并表示相信,這個決議將會獲得國際奧委會委員們的贊同和支持。
中國奧委會發言人談到,名古屋決議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為中國全國性奧委會;設在臺北的奧委會將作為中國的一個地方機構留在國際奧委會內,但它不得使用它目前所使用的歌和旗。這項決議有待于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以通訊表決方式予以批準。
發言人指出,眾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名古屋會議的決議反映了這一事實,同時又照顧到了我國臺灣地區的現實情況,為居住在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這兩部分的中國運動員都參加奧運會的比賽,找到了一個符合當前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案,因而它是一個好的決議。
發言人說,長期以來,國際體育界對解決中國在國際奧委會中的代表權問題十分關心,不少朋友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國奧委會對那些為恢復中國奧委會在國際奧委會中的代表權積極努力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的委員和其他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發言人說,名古屋會議的決議有利于奧林匹克運動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反映出解決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代表權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發言人說,“我們相信,這一決議將會獲得國際奧委會委員們的積極贊同和支持。我國臺灣地區的運動員也一定會歡迎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的這一合理決定。”
中國奧委會發言人最后表示,中國奧委會高興地期待著居住在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這兩部分的中國體育健兒攜起手來,肩并肩地出現在奧運會的運動場上,為發展中國的體育運動,增強全中國人民的健康,促進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發揚我中華民族文化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