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顧問專欄

咨詢熱線:010-80944089
投訴建議:010-80944089
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編:10002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慈云寺北里118號樓8層801等【17】套內15層1501內1504
-
新聞專欄
首頁 >> 高級顧問專欄 >> 新聞專欄 >> 內容 -
魏紀中:半世同袍一生貢獻
2015-01-05 11:09 來源:體壇網
體壇周報特約魏紀中述評何老走了,有些突然。前幾天還聽說他的情況不錯……
上一次見何老是一年前,當時聽說他的狀態很糟糕,我和太太一起去北京協和醫院看望他。那個時候的何老,已經有些昏迷了,說不出話來,他夫人梁麗娟跟他說我們去看他,何老也沒有太多反應。不過,在我們離開的時候,何老突然抬起手,搖了搖,跟我們再見……后來因為事情多,也不愿太多打攪何老,就沒有再去,只聽說他的狀況有所好轉,但沒想到,那一面竟是永別……
我與何老相識半個多世紀。我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見他,是1958年9月2日。當時我被分配到國家體委(注:后改為國家體育總局),那一天我去報到。之前本來說去排球處,但報到當天我才知道被安排在國際司的二處,當時二處處長就是何振梁先生。當時國際司一處是負責社會主義國家,三處是聯絡國際組織,二處則是負責非社會主義國家。第一天見面,他給我介紹同事,并給我安排工作,開始翻譯文件。從那時起,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何老都是我的上級。
與何老共事的這么多年,他讓我感受最深的有兩點:第一,何老有很強的事業心,正因如此,他也有很強的責任感;第二,何老對黨無限忠誠,對國家無比熱愛。過去半個多世紀,何老用他的大半生,用大量已被歷史銘記的工作,不斷證明著。
我剛到國家體委時,恰逢我們與國際奧委會關系交惡。我們宣布中斷與國際奧委會的關系,當時翻譯寫聲明的,就是何老。
中斷與國際奧委會的聯系后,我們根據當時的形勢,開始發動新興力量運動會,這項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何老在主持。隨后1966年在柬埔寨舉辦的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何老也做了大量工作。
文革開始后,何老被下放,直到1974年1月,鄧小平同志復出,正好分管國家體委的工作。當時國家體委主任王猛向鄧小平匯報時,小平同志對王猛講:我們要努力恢復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
接到這個指示后,何老就和我們一起全世界跑,拜訪眾多國際奧委會委員,要求他們恢復中國的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這個提議得到了很多支持,萬事俱備,只欠一個問題亟待解決:他們愿意接受中國,但不愿開除臺灣。怎么辦?
何振梁開始思考和探討:能不能我們進去,他們也留下?也就是所謂的“奧運模式”——在這個開創性的解決方案上,何老是出了大力的,并且通過同國際奧委會的反復交涉,也包括薩馬蘭奇先生的努力,最終通過了名古屋決議。隨著國際奧委會身份問題的解決,兩岸體育交流的工作也隨之而來。其實主要就是“中國臺北”和“中華臺北”名稱的問題,在這一點上,何老也力促協議的簽署,兩岸體育交流也因此蓬勃開展。
1990年亞運會,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何老的重擔是如何動員亞洲國家確保參賽。北京亞運會成功舉辦后,何老雖然退居二線,但他依舊為我國的體育事業嘔心瀝血。1993年申奧和2001年申奧,眾所周知,何老都扮演了異常重要的角色……
我們將過去半個多世紀一個個與中國體育相關的重要畫面重新翻開,一件件重要的事情串聯起來,就會發現:何老從未停止他對這個國家體育事業的貢獻。
也正因為何老多年來在體育外交上的杰出工作,以及他在國際奧委會多年積攢的人脈和打下的良好基礎,讓世界對中國體育人有了良好印象:言必行,行必果。這是何老留給中國體育的寶貴遺產。
上一篇:大連足球新星王仁龍意外猝死 下一篇:國內體育領域首款“人體局部保險”面世